生活哲学

笔落惊风雨 千古诗仙-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享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美誉,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也是华人世界中知名度最高的人物。李白存世诗文有千余篇,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月下独酌〉、〈静夜思〉、〈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并有《李太白集》传世。他的作品犹如天马行空,意境奇异;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 

李白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宋代诗论家严羽撰〈沧浪诗话〉云:“人言太白仙才,长吉(李贺)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年耳。”明代诗词大家杨慎的〈升庵诗话〉则说:“李白神于诗,杜甫圣于诗。”李白一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古诗、律诗,还有乐府诗,其中尤以绝句独受好评。清康熙年间曹寅主持编撰的《全唐诗》收录了李白的五言绝句86首。明高柄选编的《唐诗品汇》选录了李白的五言绝句23首,并把李白列为五言绝句的正宗诗人。《唐诗三百首》选录李白五绝3首。李白的五绝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奇葩,历来广受人们喜爱,有许多五绝,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达到了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程度。

天生奇才10岁吟诗 文武全才少年游侠

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名叫李客,为任城尉。根据传说,当李白的母亲快要分娩时,突然梦见太白星从天空中突然落入她的怀里。惊醒之后,当晚她就生下了李白。因此,后来有很多人认为李白是太白星下凡。李白大约5岁时随父亲李客迁居四川,他自幼天资聪慧,异于常人,10岁时就能吟诗作对,父亲指导他诵读汉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时,他一读便能领悟。

李白少年时代也广泛阅读诸子百家、楚辞、古乐府及汉魏六朝著名诗人的作品。他在青少年时期,学习范围相当广泛,自述“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赠张相镐〉),并“好剑术”(〈与韩荆州书〉),接受了多方思想和知识。李白15岁时文章写得已经非常出色,20岁时,当时著名的文学家苏颋到蜀中做地方官,看到李白的作品,曾大加称赏,认为将来必能大成。读书之余,李白还拜师学习剑术,时常抚剑扬眉,吟啸起舞,是名符其实文武全才的少年游侠。他生平总是“剑不离身,身不离剑”,《宣和书谱》中说他:“卯岁知通书,及长好击剑,落落不羁束。”〈五月东鲁行答上翁〉中说他35岁时:“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李白的诗中有很多写到剑,如“抽剑步霜月,夜行空庭遍”、“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长剑一杯酒,男儿放寸心”、“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等,可见剑在李白的生活和心灵中位置非同一般。

少年时代的李白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积极入世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李白20岁以后,开始在蜀中漫游,曾登峨眉、青城诸名山。这些生活经历对其豪放的性格和诗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李白26岁时,为了实现政治理想,“奋其智慧,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漫游兼求仕的时期。他浮洞庭,历襄汉,上庐山,东至金陵、扬州,复折回湖北,以安陆为中心,又先后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游齐鲁,登泰山,南游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游踪遍及半个中国。

供职翰林不媚权贵 缘遇杜甫一段佳话

李白虽是旷世奇才,诗文盖世,然而他的官运却一直不甚亨通。直到天宝元年,李白已经42岁,才得到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下诏征赴长安。这是因为京都诗人官任秘书监的贺知章读了李白的诗章之后,大为赞叹,向唐玄宗推荐的结果。

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一见叹为“谪仙人”,声名益振。唐玄宗召见时,也“降辇步迎,如见园绮”。但是唐玄宗所赏识的只是李白的诗文才华,把他看作点缀歌舞升平和宫廷生活的御用文人,并非赏识他的政治抱负。这时李白才感到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同时他也看不惯帝王权贵的傲慢作风,正如其诗云:“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他的恃才傲物又招致了当朝权臣们的谗毁,使他感到长安终非久留之地。


相关资讯

评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