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马尼拉建城历史悠久,16世纪已是著名商港。1898年,美国取代西班牙统治菲律宾后,马尼拉市区逐渐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城市遭到严重破坏,1946年菲律宾独立后重建。
从菲律宾吕宋岛巴石河(Pasig River)流进马尼拉湾的南岸,靠近马尼拉湾口的地方,有一堵绵延约3英里的斑驳石墙,围起面积约64公顷的“墙中之城”。这奇特的景象是西班牙人留下的。西班牙语称这叫Intramuros,也就是“墙中之城”的意思。
华人称这一区为“王城内”,城墙高6.7公尺、厚2.4公尺,最古老的石块已有400多岁,围起马尼拉西班牙风的“异域”。这里保持着西班牙传统西班牙式建筑,展现着巴洛克式的建筑特色,还有装扮成古卫兵的保全人员、复古式马车,马蹄敲在石子路上“达达”响。还有数座从古厝改装而成的餐厅和旅馆。
今日的马尼拉“王城内”是西班牙统治菲律宾时期的马尼拉。当地历史文献记载,1574年国内海盗林阿凤(Limahong,一称李马鸿)侵袭当地,西班牙人击退林阿凤之后,决定兴建石墙抵挡敌人来犯。城于1590年动工,于1872年完工,历时将近三百年。1945年,美菲联军与日军的马尼拉战役,几乎摧毁了“王城内”;,1979年,菲律宾政府着力保存这里的古迹。
城墙战略地点放置了多座大炮,其中数座可能参与了1639年针对华人的镇压行动,估计有两万多名华人被屠杀。墙中城里有西班牙总督府、菲律宾天主教总部马尼拉大教堂、阿谷思定教堂(San Agustin Church)、圣地牙哥堡(Fort Santiago)和多间博物馆,包括记录着华人菲国血泪史的华裔传统文化中心。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