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爱心夫妇收养不同种族13个孩子 还将继续

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州(Illinois)的一对乐于养育孩子的善良夫妇,讲述了他们如何收养13个孩子,加上两个亲生儿,共养育了15个孩子的鼓舞人心的故事。

他们正在办理收养第16个孩子。

现年54岁的麦金尼夫妇(Dale & Ann McKinney)21年前在生养了二个亲生儿后,抱着热情和善心决定去收养有特别需要,即身心或有缺陷的孩子。

爱心之下,他们接连不断收养了不同种族、不同背景、有着不同问题和挑战的13个小孩。

这对夫妇在接受朝鲜采访时,分享了他们的婚姻和收养孩子的故事。

麦金尼夫妇和孩子们。(由 Always Room for More提供)

先生戴尔(Dale)是当地一家医院的重伤及重症监护医师助理,太太安(Ann)为家庭主妇。俩人学生时就相识,居住在同一个社区,上了同一所高中。

高中时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朋友,这个朋友经常被欺负,所以他俩都帮她,这拉近了他们的距离。然而俩人真正走到一起,却是源于毕业后的一个意外。

“高中毕业后不久,这个朋友不幸离世了,是分娩并发症。我们见面增多是从那时开始的。她的去世某种意义把我们拉到了一起。”安告诉朝鲜。

麦金尼夫妇收养的孩子们。(由 Always Room for More提供)

然而结婚初期,安根本不想要孩子,但先生喜欢大家庭。安坦言:“我们的头两个孩子是亲生,也是在计划外的。”

生完这两个孩子之后,她就催着先生去做了输精管结扎,以防再怀孕。

然而结扎后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他们转变了想法,渴望有更多的小孩。

“我考虑过输精管结扎反转手术,但这不保证成功,还特别疼。”戴尔回忆道,“所以我说不,不那麽做。”

于是,他们的收养之旅开始了。在朋友建议下,他们找到一名律师,帮他们联系面临高危妊娠、正在给孩子制定收养计划的待产妈妈。

“我们联系这位律师,找到了这样一位母亲,于是我们收养了第一个孩子柯根(Keagan)。” 安说,“这次经历很棒。我们觉得这样做太好了,我们想做更多。”

于是他们通过律师陆续收养了来自美国国内的8个孩子。这些孩子中多数有特殊需求,如产前药物及酒精暴露、镰刀型红血球疾病、脑瘫、自闭症和肢体残疾。

麦金尼夫妇接连不断收养了不同种族、不同背景、有着不同问题和挑战的小孩。(由 Always Room for More提供)

有一次他们收听广播时,听到一个小女孩的有关中国孤儿的节目,之后就迫切希望从中国领养一个小孩儿。

“然后呢我们就有了下一个孩子,她来自中国,叫孟妍。”安说。

从中国收养患有遗传性血液病的孩子

据“Herald & Review”报导,孟妍患有一种名为β地中海贫血症的遗传性血液病。

“我们看了她的照片、视频越多、越了解她的病情,我们就想,‘这就是我们的女儿。’”安说。

这对夫妇将年仅4岁的小女孩带回美国,然而一下飞机,小女孩就被立即带到了医院的ICU病房。安回忆说整整花了六个月,小孟妍才逐渐恢复。

小孟妍需要每二到三周输一次红细胞以维持健康,并需要服用药物去掉体内过多的铁。

安说,孩子在中国的孤儿院时是年龄最大的一个,来到她家是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又病得如此重,她和先生都想要给予她更多爱和关怀。

几个月后,麦金尼夫妇得到另一个小孩的消息。这是个出生不久的小女婴戴莉(Daley),需要很多医疗护理,预计不会活过一年。安说这种收养不需付费,“他们是想为这个小生命寻找一个家庭,使她在所剩不多的时间里得到关爱。”

他们决定欢迎戴莉进入他们的生活,一家人都为此祈祷。戴莉和孟妍之间还有一种特殊的纽带。

“我们将戴莉抱回家的那一刻,孟妍开始茁壮成长。”安补充说,小姐姐发挥着帮助照料婴儿的作用,“……我无法描述这一切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但是我们把戴莉带回家后,我们就再也没看到孟妍耍脾气了。”

两个小女孩每天早上有个习惯。戴莉醒来,看见孟妍,会大声地弄出动静来引起小姐姐的注意。

然后,孟妍就跳到她的床上,俩人偎在一起咯咯咯地会笑个半小时,直到她们准备起床。安说: “我不知道。反正上帝就这样把她俩放在了一起。”

麦金尼夫妇始终秉持着对孩子们诚实的承诺。他们会就收养问题和孩子进行诚实的讨论,并尽可能帮助他们与生身父母的家庭成员保持联系。

“所有孩子都了解自己的收养情况。”安说,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档案,他们想要知道自己身世时,会鼓励他们去仔细阅读。

然而孟妍很苦恼,她不知道自己生身母亲的名字。为了帮助养女,安找到一张中国女子的照片。她指着照片告诉小孟妍这个女人虽不是她的生身母亲,但她与照片中的女子相似。

小孟妍给照片中的女人起了一个名字——莎拉(Sarah)。

就这样,他们通过律师又陆续收养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和背景的孩子。随着家庭的逐渐扩大,他们对孩子们的爱也与日俱增。

孩子们带来了欢笑与爱,但是麦金尼夫妇也分享了维持一个这么多孩子的大家庭所承受的挑战,例如经济压力、安抚孩子的情感创伤等。

“我的工作收入颇丰”,戴尔说,“但是这么多孩子,我们每个月都花得一毛钱不剩。”

为了缓解经济压力,他们还经常进行筹款活动。

“捐赠物义卖、情人节筹款、卖纸杯蛋糕、在线拍卖,我们也申请了所有可能的补助。”安解释说。

除了经济压力,对安而言,她还得日复一日面对孩子们的情感创伤。尽管并非天天如此,却是经常。因为孩子被收养往往都是发生在亲生父母不能够抚养孩子的情况下,这种分离带给孩子难以愈合的创伤。

由于这种创伤,孩子们对自己的现状感到生气时,习惯了养父母宠爱的他们可能会无意识地把脾气发到麦金尼夫妇身上。如果是来自孤儿院的孩子,他们大多很难与亲生父母和家人建立联系。孩子们的这些情感都是麦金尼夫妇每天要面对的。

还有,麦金尼夫妇带着孩子们一大家子外出时,总会有人好奇地盯着他们。甚至有人以为他们是来自孤儿院。

“我们一出去,总有人盯着我们看,现在已经好多了。”戴尔说,“但是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会有点不高兴,会说,他们为什么一直盯着我们?”

为了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保持自己的传统,孟妍在学校上了普通话课程,但孩子还是很难保留这个语言。

为了让孩子们有家的感觉,麦金尼夫妇也尝试给家庭融入一点东方美食和文化。

“我们吃了很多面条和饺子,我们很喜欢。朱蒂丝(Judith)到时,我们也会融入南美的哥伦比亚文化,我们会找到一个融合的方法。”戴尔开心地说,朱蒂丝是正在收养的下一个孩子。

安最近撰写并出版了一本书,名为“一直会收养”(Always Room for More),详细讲述了每一个孩子走进这个家庭的故事。书的最精彩部分是展示了孩子能够改变你的心,并让你不断前行。

相关资讯

评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