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天葬”、“海葬”的人应该不少了,在日本现在兴起“树葬”、“零葬”的“处理死亡”新文化。日本社会面对死后丧事的心态和作法,转变得越来越快。
“树葬”是让人的遗骨骨灰当作树林的养分,真的回归自然了。树葬需要有一片树林当“树林墓地”,没有个别的坟墓。2012年,东京都立小平灵园整备了“树林墓地”,于2013年度募集遗骨,再以抽签决定,结果需求将近中签的10倍。
东京都立小平灵园的“树林墓地”的作法,是在树木之间埋入深约2公尺的圆筒作为骨灰筒,但是筒无底,让骨灰撒进后可以被泥土吸收成为树木的养分,经年后回归大地。“树林墓地”禁止一般人进入,亲属也不能直接到树下烧香或合掌,因为是共用骨灰筒。有个共用的献花台,可以献花。
在东京以外的县市,也能见到这样共用“树林墓地”整建起来了,除了政府之外就是宗教机构参与。这样的树葬费用大约13-30万日币。
2010年,提倡“不要丧礼”的书籍《不要葬仪》(葬式は、要らない)出版了,而且成为日本的畅销书。在2014年1月,该书的作者岛田裕巳又进一程,推出《0葬--阿莎力地死去》(《0葬――あっさり死ぬ》,阿莎力意指爽快、决断),倡议“阿沙力的死”,死后一了百了,丧礼、遗骨、墓园等等丈物,一概都抛了,都不要了,死后的遗骸也不要,骨灰交给葬仪社海葬了。《0葬》这本书一样受到日本社会的青睐,连电视台也不时播放“零葬”、“零死”的采访专辑节目。
有调查显示,日本人中,五个就有一个接受“零葬”,才几年间,“零葬”就已经深入日本人的脑中。经济压力带来转变是一大因素,人口密集也是一个因素。日本现有人口一亿二千六百多万,65岁以上的人口是14岁以下人口的2倍,超过百岁的人年近6万人,而年中离世的也多达120万人,在50年前的日本,年间死者数是70万人左右。
日本都市人口稠密,火葬场和殡仪馆都拥挤,坟地的情况更是紧张,神社墓园的坟墓都是一个挨一个,多余插牌的空间都难见,以致在日本的丧事代价也很高,一个500万日币也算平常。金钱好像主宰了人的生死,不过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它也有积极的意义,让人进一步去思索、看透生死。
“一了百了”,不正是人死后功名利禄人情尽弃的写照吗?那么,丧礼、遗骨、墓园等等对死后的人有意义吗?这一生自己能作主的已经结束了,肉体皮囊都归还了。人间已经有许多濒死经验和灵魂离体的真例看到了,这一生肉体死亡了,但是真正的生命、作主的元神还活着,造的业会带着走,世世偿还到完,积的德也会带着,让人来世或更多生享福。但是保留遗骨骨灰并不能增进自己未成就的功德,努力积德只能在生前,可能很多人也看到了。
现在有一部分日本人也不是没钱办丧事,却是宁愿将现金留给后代或配偶,不想把钱花在葬礼上。其实,后代看父母的丧礼是为了生者的“虚荣”,有这样想法的大有人在。死,这一生名与利就是一了百了!情还能“留”吗?!“阿沙力”杀到底吧!@*
评论